后疫情時代,職教信息化怎樣開新局
http://www.haleywang.com2020年12月23日 13:54教育裝備網
在今年上半年突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期間,在線教育成為職業(yè)院校教育活動的主要選擇。復學后,許多院校選擇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日前,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職業(yè)教育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工業(yè)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共同成立課題組,對全國職業(yè)院校在線教育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共回收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100個城市共計4483份教師問卷(高職1589份、中職2894份)和58169份學生問卷(高職30970份、中職27199份)。
調查與統(tǒng)計
調查顯示,職業(yè)院校在線教育主要形式為“直播+在線答疑”和“直播+微課+在線答疑”,復學后混合式教學開展率達到93.12%。在線教育的開展情況可從師生滿意度、資源與技術支持、信息素養(yǎng)、家庭氛圍和身心壓力等維度來了解。
維度一:師生滿意度,包括學習動機、行為意愿、認可程度。
關于學習動機,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88.20%)和高職學生(89.22%)表示自己對所學知識有興趣,絕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93.45%)和高職學生(93.80%)認為學習目的在于有所收獲。
在行為意愿方面,九成以上教師愿意積極備課、準時上課并積極回答學生問題,大部分中職學生(93.12%)和高職學生(93.42%)愿意主動參與在線學習。
在認可程度方面,超半數(shù)中職學生和高職學生表示在線學習的課程內容在開學后仍需再次進行學習,多數(shù)中職學生和高職學生表示在線學習方式比傳統(tǒng)學習花費更多時間精力。
維度二:資源與技術支持,包括技術支持、資源利用、環(huán)境影響。
技術支持方面,有超過一半的中職教師(57.80%)和高職教師(74.67%)表示平臺技術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大部分中職學生(63.89%)和高職學生(67.78%)表示在線學習平臺能夠滿足學習需求,但有部分中職學生(27.83%)和高職學生(41.80%)表示在線學習平臺總是出故障。
資源利用方面。絕大部分中職教師(88.21%)和高職教師(91.27%)會利用各類在線教學資源平臺或資源庫進行教學設計,部分中職學生(62.43%)和高職學生(72.96%)會利用各類在線教學資源平臺或資源庫學習,但有一部分中職學生(27.83%)和高職學生(41.80%)表示這些平臺或資源庫總是出現(xiàn)故障。
環(huán)境影響方面,大部分中職學生(76.60%)和高職學生(74.96%)表示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也能認真學習,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75.28%)和高職學生(74.09%)表示現(xiàn)在的學習環(huán)境適宜。
維度三:信息素養(yǎng),包括平臺操作和在線互動。
平臺操作方面,部分中職教師(27.62%)和高職教師(38.21%)表示自己能夠順暢地完成在線教學平臺的操作,超過75.51%的教師認為學校要開設相應的在線教學培訓;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83.72%)和高職學生(86.36%)表示自己能夠順暢地完成在線學習平臺的操作。
在線互動方面,絕大部分中職教師(81.60%)和高職教師(88.86%)表示自己與學生經常進行在線交流,但僅有一半左右的中職教師(47.7%)和高職教師(68.51%)認為學生的配合程度令他們滿意;絕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91.60%)和高職學生(90.46%)表示教師能及時解答疑惑,大部分中職學生(91.82%)和高職學生(90.59%)表示教師經常與他們在線交流。
成效與不足
從整體上看,2020年全國職業(yè)院校在線教育開展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成效一:在線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目前主要有4種在線教學形式:在線直播教學、已錄課程教學、在線雙平臺/雙師協(xié)同教學、混合式在線教學。
成效二:在線課堂運轉有所保障。首先,強調了信息化教育的思維,將“互聯(lián)網+”思維融入各個專業(yè)的教學中。其次,體現(xiàn)了職業(yè)教育需求,根據不同專業(yè)的特征巧妙組織在線課堂。再其次,保障了課堂教學質量,超過60%的職業(yè)院校制定了在線教學標準和質量評價辦法。
成效三:在線技能提升得到關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使在線教育井噴式發(fā)展,使得教師應對工作與技能提升必須兼顧。
不足一:院校信息化建設能力不足。調研結果顯示,多數(shù)中職教師(60.20%)和高職教師(53.70%)認為在線教學準備時間過短,超過70%的教師認為所在院校需要繼續(xù)完善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一些職業(yè)院校在線教學存在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教學活動簡單疊加的問題。
不足二:師生信息化素養(yǎng)仍需提升。部分師生認為在線教育存在“找不到所需資源”“較多功能不會用”“學生或教師反饋不及時”等問題,一方面說明在線教育平臺亟待更新改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師生信息化素養(yǎng)亟待提升。
不足三:混合式教學理論支撐欠缺。學校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界限太過明顯,80%的師生認為復學后線上教育過渡到線下教育不夠順暢,反映出混合式教學內容、形式、目標、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理論基礎薄弱。
不足四:技能教學實踐應用無法保障。由于線上教學經驗不足,加之缺乏基本的在線教學標準,因此新課程、新教學的實踐效果無法保障,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無法實行線上教學。
思考與對策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爆發(fā)開啟了全球教育體系的巨大變局,中國校園已完成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育實驗,中國職教體系將在未來迎接在線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進步。總結其成效與不足,有助于為職業(yè)教育的信息化發(fā)展謀求新方向。
建議一:在線教學要實在。把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作為提升院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要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組建院校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庫的支持團隊,設置在線資源建設的專項經費,增加虛擬仿真設備,完善信息化設施、構建信息化環(huán)境。
建議二:教師培訓要補足。合理制定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升方案。院校要建立獎勵機制,利用錄播課堂資料遴選在線教學示范課,使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和改進,切實提高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
建議三:理論基礎要厚實。重構適合技能傳授的教育教學理論,保證混合式教學有效進行。重塑在線學習相關理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崗位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設計適合的校本資源,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
建議四:教學管理要通暢。發(fā)揮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的技術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自行管理、互相監(jiān)督”的積極性。使用人工智能的深度算法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個性化指導,使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
(作者系浙江工業(yè)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課題組成員包括:陸宇正 楊桂 熊怡靜 武千山 梁艷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